5顶尖名校发起新大学联盟
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立了,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组成!
5月22日下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重要成果发布仪式在安徽芜湖举行。由浙江大学倡议,联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共同发起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正式签约成立。
签约现场,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院士、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南京大学校长吕建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出席仪式并签署合作协议。
联盟采取“联合、共建、协同、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每年拟举办一次联盟校长峰会,分领域、分主题举办若干高峰论坛和研讨活动。根据实际需要,经联盟相关程序,可由相关高校牵头组建学科联合体、教育合作组、科技协同中心等创新合作载体,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
据了解,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除浙江大学等五所发起高校外,还将包括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联盟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组建和运行,遵循统一的章程。设立联盟理事会,负责审议和决定联盟重要事项。理事会成员由各参与高校校长组成,其中五所发起高校校长为常务理事。建立联盟轮值主席制度,由常务理事担任,每两年轮换一次。
“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发挥关键作用。”吴朝晖校长详细地介绍了浙江大学倡议发起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有关情况。
他说,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的目标,是打造互联互通、紧密合作、开放共享的研究型大学合作载体,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上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联盟的任务,主要是共建一流学科联合体,共享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共引高层次创新人才,共织国际高校合作网络。
他指出,长三角的研究型大学可以依托联盟这一高端平台,更加有效整合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和国际化资源,更加广泛链接全球合作伙伴,更加有力争取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实现联动协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高等教育品牌,全方位服务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签约的5所高校——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民间有“华东五校”之称。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位于上海,另外三所大学分别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省会城市。华东五校均是211、985和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此前,华东五校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组建成立“C9联盟”,意在建设“中国常青藤”。
网友热议:
延伸阅读
还有这些高校联盟,你最看好哪个
在此之前,不少高校联盟相继成立,比如:
C9联盟
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9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成立“C9联盟”,意在建设“中国常青藤”。
这9所“985工程”建设高校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9所高校将通过实施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开展教学与教改研究等措施,共同培养拔尖人才。
2014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正式参与C9联盟活动。
E9联盟
2011年,9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国家“985工程”大学组成的“卓越人才培养合作高校联盟”(简称:卓越大学联盟 Excellence 9)。
这9所高校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Z14联盟
2013年7月,“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高校协作联盟成立,2016年更名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联盟,简称为:中西部一省一校联盟(Z14)。
参加联盟的高校有河北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4所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国防七子)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联盟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召开。
成员高校为被称为“国防七子”、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7所高校。
这些高校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出很多高精尖人才。
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
2019年3月,9所诞生于延安的高校自愿组成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分别是: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延安大学。
九所高校均成立于抗日战争期间,同根同源。联盟成立后,9所高校将主要在搭建红色基因教育研究协作平台、创新以德为先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展开合作。
当然,除了以上联盟,也还有其他高校联盟的存在,你最看好哪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