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0年春季高考志愿选择分析
2020年的寒假是个闹心的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许多正常安排。对于期待春招录取的上海高考生来说,按原定进程此时此刻已经完成志愿填报,其中校测入围者也已大致清楚自己的录取概率。然而,疫情之下,春招进度不得不推迟,春招流程不得不变化,考生们的焦虑情绪也因疫情而延展。根据上海市教委2月中旬公布的通告,因疫情防控需要,2020年春招进度整体后推3周,被迫取消到校校测环节。这一变化,使得往年春招录取信息的参考价值有所下降,如何合理选择志愿,成为横亘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一个新难题。
考生和家长们首先要充分了解政策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准确把握变化之后的春招整体概貌。从市教委公布的通告内容来看,主要体现了两点不得已而为之的变化,一是时间上的推迟,二是流程上的简化。除此之外,春招的原有框架并没有被改变,考生依然可以选择两个互不影响的独立志愿;优秀考生依然可能获得两个预录取资格,并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春招录取的考生依然不能再参加秋考,需要转而投入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
针对两点变化分析。就时间上的推迟而言,本身并不构成对考生春招志愿选择的影响,原来打算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依旧可以维持,时间上的后移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考生深入比较、充分选择的思考余地。但是考生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被迫后移的3周时间十分宝贵,不可以凭空等待而放松了对秋考的准备。毕竟春招的2倍或3倍投档比例决定了即使入围也只有一多半的录取概率,没有被春招录取的考生依然要回到秋考或专科自主招生等道路。对于春招录取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和意向志愿高、录取没把握的考生来说,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应当做到一手酝酿春招志愿,一手抓牢秋考复习。
就流程上的简化而言,主要是取消了防疫要求不允许的“面对面”校测和到校专业信息登记。后者只是一个技术操作,可以用网上确认方式加以替代,不影响考生对志愿选择的判断。但前者——取消到校校测就对渴望春招录取的考生如何准确定位志愿有一定影响了。按照春招的录取规则,考生的录取成绩由满分为450分的春考成绩和满分为150分的校测成绩构成。在原来校测模式下,可能出现春考成绩“踏线”的投档入围者,因校测成绩比较高而“逆袭”成功的情况。这种“既看分、又看人”的做法是春招的本意,也是高考改革的亮点。但2020年因疫情被迫取消校测后,取而代之的是高校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等信息进行资格审核,所有通过者都将直接获得150分,这就意味着2020年春招录取依据实际变成主要比较入围考生的春考成绩。考生填完志愿之后,各校会根据志愿填报结果,按照招生计划数和既定投档比例产生不同专业的入围分数线,对于踩线入围或者比入围分数线仅高两三分的考生,其实录取概率并不高,甚至几乎没有。根据春招规则,各校在录取之前要依照成绩高低排序公布“预录取”名单和“候补录取”名单,虽然入围但因成绩偏低而未能进入两个名单的考生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获得录取机会。而对于排序在“候补录取”名单尾端的考生,除非本专业“预录取”名单考生大量获得另一个志愿的预录取资格,并大量选择确认录取另一个志愿,才有可能依次递补成功,但从往年数据分析,这种通过“捡漏”获得录取机会的可能性也并不很高,且“候补录取”排名越后,成功可能越低。
此外,还有三个重要因素也值得考生填报春招志愿时考虑。一是从2019年和2020年两年春考成绩分布表看,成绩在300分以上的考生中,相同位序者2020年成绩均要比2019年高出若干分,这意味着相关考生参考2019年各校投档分信息时要将本人成绩减去若干分,或者直接比较两年相同位序方为合理;二是当前肺炎疫情尚未完全缓解,从心理效应上讲,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刺激更多考生期望通过春招完成升学选择,客观上可能会推高2020年相当一部分春招学校各专业的投档入围线;三是部分没有选考物理的考生,基于对秋考选择面变窄的担忧考虑,或许也有可能增大动力跻身于不看“小三门”选什么科目的春招录取。
综合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建议考生和家长们选择春招志愿把握几条原则:一是首要考虑兴趣导向,选择填报自己向往就读,或者至少能够接受的学校和专业;二是适度放低选择判断,要将自己的成绩减去若干分和拟填志愿的往年最低投档线进行比较,录取期望越高,减去分值应越多;三是尽管两个志愿是独立关系,互不影响,但保持一定的坡度,或许能够增加最终成功概率;四是平和心态放宽视野,即使春招失利,还有秋招机会,倘若2020年春招各校录取分数普涨,其实也就意味着秋招竞争压力降低、录取结果更优。
疫情终将过去,未来依旧美好,经受风雨洗礼的成长历程更值得珍惜。相信积极乐观、意志坚定的2020届考生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升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