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2019年高考志愿怎么填报才最合理?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就成了考生和家长面对的头等大事。今年,北京市将实施一二本合并,这将对志愿填报产生怎样的影响?考生如何选择与自己能力、兴趣相匹配的学校?填报志愿时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实际问题?
一二本合并,利好与风险并存
4月中旬,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关于做好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等文件,通知今年将继续推动录取批次改革工作,将本科一批、二批共同合并为本科普通批,设置1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
相关专家认为,这将改变往年录取数据的参考价值,增加院校选择难度和志愿填报风险。考生和家长应该在充分了解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
在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臧强看来,一二本合并对于考生的志愿填报来说,利好和风险同在。“对成绩在一本线上下浮动的考生来说,选择的空间会变大。但同时,没有了一本线的限制,部分学校和专业的竞争会更激烈,考生如果报得过高可能会错过适合的学校甚至造成滑档。”
往年,成绩在一本线上的考生常常不愿选择二本院校。“因为不想浪费了自己的分数。”学而思爱智康高考研究中心主任任卫军说。但今年,情况或将发生改变,他预测,一些优质的二本院校今年将受到更多关注,吸引成绩在一本边缘的考生去选择。“这可能也会造成相关院校和优势专业录取分数的抬高。”
另一方面,由于本科招生只设置本科提前批和本科普通批2个批次,一旦发生退档,将直接掉到专科批次。因此,任卫军建议考生在填报时,尽量选择服从专业调剂。“往年如果不服从调剂,还可能落到二本院校,今年可能直接落到专科,当然还有机会参加本科批次征集志愿,但这对于高分段考生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填报志愿时可采取三级梯度
今年是北京市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第五年,普通本科批次可以填报16所院校。相关专家建议,填报志愿时采取“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三级梯度来选择院校。任卫军解释说:“考生可以用2-3所院校‘冲一冲’,在高考分数上3-10分来选择院校。中间按照实考分数,对标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选择5-8所院校作为”稳一稳“的院校选择。最后还要在高考分数上减去5-30分选择几所保底院校,考虑到今年本科一二批合并第一年,最后1—2所学校建议根据往年的分数和位次,再留出更大的分数空间,将风险降到最低。”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认为,一二本合并后,成绩在往年一本线附近的考生,选择一本线附近以及某些一本二本都招生的学校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此时可以使用局部零梯度组合法,在相应分数段选择差别不大的几所学校,如果考生都有报考意愿,则全部填报,然后再拉开梯度选择下面的保底学校。”
在进行院校定位时,部分考生直接使用裸分对比学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填报,还有部分考生使用线差法,即根据自己的分数与批次线的差值来选择。
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延庆看来,这些方法并不科学,容易出现定位错误。“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全省排名进行定位。”丁延庆表示,填报志愿要参考往年的情况,也就是考生要明确自己今年的分数相当于往年的多少分。在招生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之前三年取得全省相同排名的考生所对应的分数来定位。(假如某考生今年考了500分,全省排名10000,去年10000名对应的分数为490分,前年为510分,那么这几个分数在不同年份大致可以上相同的学校。这些分数叫“等位分”或“同位分”)实际上这还是无法精确,其他考生的志愿选择和高校录取位次区间的波动也会影响录取结果。考生可以在正确定位自己的同时,还应根据这些外部因素再进行适当调整。
选择专业避免追热门和唯分数论
近年来,大类招生渐成趋势。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持续按学科大类招生外,西北工业大学等今年也将实施大类招生。还有不少学校在原来的大类招生基础上新增专业,比如,北京理工大学今年新开设了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3个专业,分别纳入“信息科学技术”和“智能制造与车辆实验班”进行招生。
在丁延庆看来,大类招生对考生来说是件好事,给了考生再次选择机会,让他们先进入一个比较宽的领域学习,在有所了解后再选择,减少了盲目性。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也符合通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减轻校内冷门和热门专业的分化。
但相关专家也提醒,部分院校的大类招生缺乏往年的录取数据作参考,招生类别和分流专业也可能会发生变化,考生需要充分了解各校招生政策,合理填报志愿。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专业也备受关注。今年,清华大学新增了“人工智能学堂班”,首批预计招生30人;北京大学也正式启动机器人工程的本科生教育培养。相关专家表示,这些专业正在成为热门专业,招生分数也会持续走高。
丁延庆认为,这些新专业学起来并不轻松,考生在选择时首先要遵循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不要盲目追热门。同时,报考中要避免“唯分数论”,也就是单纯根据院校和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高低来判断它的好坏。丁延庆建议考生和家长参考学科评估结果等评价标准科学地进行选择。
■ 焦点问题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任卫军表示,一般来说,对于没有特别专业意向的考生来说,尤其是高分段考生,建议更多考量院校的权重。如果进入“双一流”院校,相对来说,未来的教学资源和深造路径将会有更多机会。对于有较为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来说,就要平衡好院校和专业的关系。同时,在选择专业时要考虑到未来的职业和学业规划,比如是否有出国留学的计划。
另一方面,地区因素也需要平衡,很多北京考生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出京,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北京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未来学生在实习、考研、出国、就业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有更好院校和专业选择的考生,也可以选择出京求学,利用大学时间锻炼个人的生活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和孩子在填报志愿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分歧。比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在父母身边,想去异地求学;有的孩子非要上某个看似冷门的专业,与家长的意见相左。从家长角度来说,要跟孩子讲清楚自己的考虑,争取达到共识。从考生角度来讲,应多了解情况,和家长沟通自己的想法,取得家长的理解。
任卫军认为,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选择,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遵循孩子的自我特质,而不能一味从自身人脉资源、就业冷热等方面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