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志愿你要怎么填?攻略来了
z
2019年高考志愿你要怎么填?攻略来了
 
马上就要开始填报志愿了,对于高考志愿填报还有很多同学和家长不知所措,下面是几条关于高考志愿的相关攻略,希望对大家的填报起到一定作用!
       
1、选择权。
        
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肯定是选一个好学校好专业,当然,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最好,但是的但是,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你要有选择的权力,要是你的文考成绩连本科线都没有,你告诉我你要读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还要在大城市,你这不是搞笑吗?那些一天到晚嘴上喊着素质教育快乐教育开心就好的学生,凭什么要求和那些天资聪颖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学生享受同样的高等教育资源?如果真是这样,那才是社会最大的不公平。
     
2、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简单来说,有这么一句话,“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个分数高低都是相对的,一般都是刚上好学校的线而又可以读稍差一点的学校的好专业,才会有这种纠结。
      
为什么高分选学校呢?首先在个人的层面,能考高分说明这个人本身质地是不错的,至少学习能力是不错的;其次好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有助于你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比如更有意义的社团活动,更有档次的文体活动,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讲座,等等;再者,如果你足够优秀,好学校一般进校后都有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即使没有二次选择专业的机会,也有读第二专业拿第二学位的机会;当然,更长远一点,好学校保研、出国、交流的机会更多,如果对专业不满意,研究生的时候转换跑道的可能性更多。据说,top2生物系的同学发展的也还不错哟,虽然很多都转行了。好吧,一不小心又黑了一下生物系。另外,好学校强大的校友资源将来也可能成为你职业发展的强大助力。
        
那么低分选专业呢?当然,首先是因为你没有考到高分,没有选择好学校好专业的权利;另一方面,这种纠结也会让你更好的成长,如果能做出更合理的选择,甚至可以弥补分数的差距,学习和人生实现弯道超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对来说,个人还是倾向于专业比学校更加重要一点。
       
3、选什么专业?
        
以前我们高考的时候填志愿是盲填,考试之前就填,记得当时的班主任老师给了一个建议“不学师就学农”,很多同学因此走上了学师学农的道路,大部分人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事实证明,长辈的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
        
不过我个人的看法,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学师学医或学法”。以上看法仅适用于成绩中等及偏上,家庭条件中等及偏下的同学。如果你注定是天选之子,北大清华常青藤任你选,那就什么专业都不重要了;如果你家境足够富足,你将来的烦恼主要是如何实现财富传承,而不是就业择业养家糊口,读什么专业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按照自己的兴趣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就好了。
        
为什么最好不学农?农业肯定是国之根本,对于国家来说肯定是很重要,但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像昨天的文章说的,要把宏观的爱国热情和微观的个人选择区分开来,对于一个高考考生的选择而言,从普遍意义上来说,学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典型的农学专业,就业率极低,就业率较高的动物医学动物工程等专业,出来以后很多都是当兽医,卖饲料卖农药,经济收益或许可以,但社会认可度、就业环境等综合评价可能不是很高。
       
学师学医比较好理解,医生和老师是最古老和最传统的两个职业,也是未来不管多少年外部需求会一直稳定存在的职业,还是越老越吃香经验越来越值钱的专业。另外,随着国家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发展,人们对教育和医疗的重视和投入只会越来越高,要求也会越来越精细化,职业前景除了传统的形式外,可选择可拓展的边界也会越来越宽,比如网校名师、牙医的收入可能比大多数职业大多数岗位都高。此外,教师每年三个月的带薪休假,相信很多行业都比不上吧。
      
学法又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说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的话,法学则应该是研究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法学虽然招收的学生多,毕业人数多,但是就业面也宽,除了传统的公检法司和公务员外,律所、投资、券商、央行、保险、上市公司、信托等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法律人员或者说与法律打交道;与中文、历史等传统文科专业相比,法学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法律能够提升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具有清晰表达和抓住重点的能力,即使不从事法律相关职业,对你的职业发展也是有利的。虽然很多文章把法学和其他若干专业一起列为就业困难专业,但如果真的学到了些东西,毕业一到两年后,或许那些专业就业仍然困难,但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在社会上找到了他们自己的位置。
       
4、为什么没有推荐计算机等热门技术专业?
       
首先是职业选择的问题,计算机等技术专业进入传统职业的渠道相对较少,而就算是顶级人才进入batj,996的工作模式对于健康也是有损害的,作为一个父亲,我还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正常的娶妻生子,不希望他过的太累,只有工作没有生活。
       
二是技术性职业波动比较大,比如你正好赶上了08年的金融危机或者21世纪初的网络泡沫破裂,那么一段时间内就业需求的供大于求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三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很多时候看起来比较有前途的方向,或许等你刚入门,这个技术已经落后了,你付出的时间成本完全沉没掉,这也是一个风险。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是等你四五十岁的时候和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比学习能力,肯定也是力不从心的了。  
       
四是技术类专业的坑比较多。比如热能专业,就是原来的锅炉专业,比如航天类专业,看起来高大上,但是就业面比较狭窄,比如核能专业,就业面更窄,还有一些伪技术专业, 一不小心也容易上当,只学些技术的皮毛或概念,根本就不掌握核心技术,比如什么工业设计、视觉技术等等类似名字的专业,不一而足。
       
没有推荐金融专业的理由和计算机等热门专业类似,但金融主要受市场周期、家庭资源、学校等各方面因素影响,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
       
5、比较坑的几个专业。
 
一是生物专业。已经黑了一次了,不在乎多黑一次。那句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不知道害了多少当年的高分考生,别跟我说施一公颜宁等大牛,如果没有在学术界一条路走到黑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的决心,最好不要学生物,要不就等着本科毕业之后转行是大概率事件,一般人家的小孩还是算了吧。
       
二是工商管理专业。一般的毕业生出来之后都是被管的,如果出来就可以管工商的,读什么专业都可以。
       
三是市场营销专业。简单来说就是销售,这个专业或者说职业各种层次各种档次都有,但是学校教育的帮助可能不如工作实践来的直接了当。
       
四是行政管理专业。如果说有什么专业是定向培养领导干部的话,这个专业的名字最像了,但是仅仅是像而已,自己去看看领导人都是学什么的就明白了,反正我看到的简历里部级以上干部还没有第一学历是行政管理的,那些因工作需要刷学历的不算。
       
五是旅游管理专业。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容纳了大量就业,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可能比较困难,原因在于旅游业或者说大众的旅游业并不需要多高的文化,很多职位大专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也是可以适合的。
       
六是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一样,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商务,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七是机械专业。虽然有2025,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等等,但是机械专业的工资待遇从各种渠道了解的信息确实是偏低的,而且晋升和技术提高都性价比不是很高。
         
八是环境工程专业。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很多,虽然国家也很重视环保,但是随着行政审批的简化,真正在企业从事环保工作的可能是工程、机械、化工、化学等专业性的环保技术人才,而非从结果导向研究水、空气、土壤等各种污染的环境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
       
6、选什么城市?
        
如果有选择的话,尽量选择大城市,北上广深最好,次一些的杭州南京成都武汉也可以。
        
分数高的话当然可以随便选,分数低的话更要尽量选择大城市,为什么呢?
        
因为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也是生活的过程,更是为未来走向职业生涯做准备的过程。
        
大城市有着全国或者说区域内最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信息资源,可以开拓你的眼界,丰富你学习之外的生活。
         
大城市鱼龙混杂,从最高端的到最低端的都有,可以让你对社会的真实性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毕业时无论继续深造还是择业都能够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
       
除非你所中意的专业只有这个地方有,而且学校也是顶级的,比如你想学某个专业或者方向只有中科大有,那么你只能接受去合肥了,如果你想成为会计行业的顶级精英,那么厦门大学的国际会计专业基本上是最优选了。
       
多说一句为什么分数低的差生更要选择大城市,因为大城市这个环境有可能弥补你专业和学校的不足,用你的智商和努力取得将来职业生涯的做更多准备。
       
7、国内还是国外?
         
另外一些家庭条件自身条件都不错的同学,纠结于到底是读国内的大学还是国外的大学,本韭菜自己没有留学的经历,也没有出过国,但是觉得读研究生时某位老师说的一个观点,可能比较中肯:如果你准备以后在国内发展,最好选择在国内读本科;如果打算在国外去发展,那么可以选择去国外读本科。
       
大学四年是人生中相对来说最重要的四年,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大多数在这个时间段形成,你最知心的朋友可能在这个时间段结交,甚至你的爱人也是在这个时间段找到。所以,想找个中国女孩当老婆的还是留在国内读大学吧。
       
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太平洋两岸不平静,或许未来十年二十年都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选择出国读大学还是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多一分慎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