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必须掌握的几种方法
一、阐释法
技法概述
此方法注重于对话题或中心词进行深入思考,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或其他材料,挖掘话题或中心词的内容是什么,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做的,怎样做到这一点,凭借什么去做,这样做有何意义,即对于中心词语或论点的内涵、时机、方法、方式和价值进行具体分析阐释。这样既能扣住中心,服务于表达的主题,又能丰富文章内容,使结构清晰,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常用的方法。
例文示范
宁静致远,我们的风采最有内涵。他,曾一度躬耕于南阳,恬静地生活,但他致远。他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天下大势,早已胸有成竹。他摇摇蒲扇,捋捋胡须,片刻一个计策就出现了。孔明的风采最有内涵。
运用点评
本段主要阐释了诸葛亮“最美的风采”是宁静致远,且指出哪些具体行为体现了这种风采,同时阐释风采最美的原因是其最有内涵。这里对风采的阐释较为独到,让读者有更为新颖且丰富的理解。通过事例来阐释中心思想,不愧为一种化抽象为具体的技巧,使内容更具震撼性。
二、倒问法
技法概述
倒问法,即倒叙设问法,为了给读者留下悬念,避免平铺直叙,打破常规叙述材料的思维,在叙述材料时不急于揭开材料主角的神秘面纱,而先亮出主角行为的价值,或者历史场景,似隐似现地暗示材料的主角,引发读者思考和追读,再点明行为的主角。其基本句式为“是谁……?是谁……?是你,……”,也可以是这种句式的变形。该方法通过两种艺术技巧增强了材料的说服力和论证力度,是考场作文叙述材料比较新颖的方法。
例文示范
下面是一组对屈原材料的不同叙述技巧的对比:
原文:屈原坚守自己的本色,坚信自我,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清白。可他却遭到排挤,以致最后无路可走,只有选择跳进汨罗江。
改文:看,是谁在波涛汹涌的汨罗江边,静静伫立,想到国家,想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自己作为顶天立地的男儿却不能挽救国家?是屈原,坚守自己的本色,不与世俗随波逐流,不与小人结为贼党,默默地为忠诚和正义坚守自己心中的一寸芳地。
运用点评
通过对比发现,改文的语言和内容明显具有生命力,原文虽然扣住了“坚守本色”这个中心,但叙述平淡如水,难以震撼读者心灵。而改文在介绍主角之前用一个整句描绘情景,为主角屈原的出场做导引,把读者带到如诗如画的意境,打破常规的阐释名人材料的方法,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三、对比法
技法概述
对比法是为了使得论证更具说服力、思维更为严谨缜密、材料更具张力,可以从相对角度阐释两则相对的材料或者同一材料的正反两个方面,通过对比以充分论证中心,服务于表达的观点,突出中心论点。
其中,对于一则能论证中心的材料,可以再增加另一则相对的材料,以构成鲜明的反差,让读者在对比中有更清晰的判断和思考。
例文示范
现实往往被表象掩盖,因此戳穿表象尤为重要。司马迁看穿争名夺权,乱世纷争,以至在幽暗难明的社会中,挥舞起早已尘封的历史之笔,揭开了一场场带血的阴霾。倘若唐武宗看穿政局的表象,又怎会发生“甘露之变”呢?因此,不戳穿事物的表象,就难以看清本质,洞察时势。
运用点评
司马迁看穿了表象,从而避免了一场场灾祸;而唐武宗却未能如此,以致带来灾祸。对唐武宗材料的叙述用了一个关键词“倘若”,与前面材料形成鲜明反差。
当然,也可以针对一则材料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反面论述时可采用“假如”“如果”“试想”等句式。大胆地进行假设,从反面思考,可以发现另一种风景。这也在有意无意中拉长了文章篇幅,当然更重要的是增强内容的想象性。
#p#副标题#e#
四、铺垫法
技法概述
叙述材料论证中心时为了避免突兀,先陈述与中心相应或相对的内容,或用另外的人或事做“衬垫”,或批驳异己思想,从而突出强化中心观点。前面内容铺陈衬垫,蓄势增情,强化表达效果,起着烘云托月的作用。
例文示范
有人说智慧是上帝咬过的苹果,淡淡的红衣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也有人说智慧是女孩刚剪过的刘海,清秀的面容上堆满了美好;还有人说,智慧不过是茶余饭后闲谈的脚本,它的踪迹我们根本无法寻觅。上帝咬过的苹果是否智慧,那得问问乔布斯;齐刘海的秀美是否智慧,那得看它是否真美;至于闲谈的脚本是否智慧嘛,那得问问叔叔大爷聊得是否尽兴!
我以为智慧就是一种需要真心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思想的文化,更是一种需要精神的力量。
运用点评
选段先花了不少笔墨阐明在他人眼中智慧是什么,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智慧的内涵和特征,使读者对抽象的智慧有了具体可感的认知,也让智慧的内涵更为丰富;然后在前面多层铺垫的基础上,导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智慧就是一种需要真心的艺术,也是一种需要思想的文化,更是一种需要精神的力量”。
五、情景想象法
技法概述
情景想象法,即在叙述某一经典材料时,抓住历史的某一切入点或某一瞬间,利用与该材料相关的情景事件,大胆想象,突破时空限制,对经典场景加以形象化、诗意化的想象。经典场景有屈原纵身跳汨罗江、项羽自刎乌江、杜甫茅屋悲歌、苏轼泛舟赤壁、嵇康刑场弹琴等。这些经典的瞬间,成为赋予作文诗意的重要源泉。这种方法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成段,使文笔具有丰厚的形象感,增强文章的深度,同时也强化语言的文学色彩。
例文示范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远处的层峦叠嶂,煞是秀丽迷人。但稼轩先生显然没有观景的兴致。转眼间,夕阳快要西沉,一只孤雁悲鸣着飞向天际。先生若有所思,他抽出了一把宝刀。据说,正是这把宝刀伴随他杀出金人的重重封锁,来到了南方。先生双眼凝视宝刀良久,重重地把手拍向了栏杆……
运用点评
这则材料,作者紧紧抓住辛弃疾伫立凝视的一个片段,灵活引用其经典诗句,扣住主题,充分想象辛弃疾沉思的情景,折射出他丰富且沉重的心理。这样不仅使文句富有穿透力,而且情景具有想象性,思想具有丰富性,给读者一种悠远的亲切感。
六、反复强调法
技法概述
反复强调法是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紧扣住话题,反复强调某一个关键词语或中心思想,揭示其行为的不朽价值,或通过整合同一类型材料,强化主题,突出思想,丰富文章内容。反复强调不是简单地重复,当多位材料主角同一个行为具有个性化的收获,或者一位主角的同一个行为具有不同的价值时,可以反复强调这一重要行为,并揭示其意义。
例文示范
鸟儿要等待天亮才会鸣唱,月亮要等待十五才会归圆,冰河要等待春天才会解冻,小溪要等待归入江海才能显出博大……自然界的万物需要等待,那么人类在万事面前更需要等待。家长要学会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孩子要学会等待父母年迈后言行的迟缓;司机要学会等待人行道上步行的路人,路人要学会等待绿灯亮后才去穿过马路……
有等待才有瓜熟蒂落,有等待才有云开日出,有等待才有花儿静开,连爱情也只有等五百年才能换来擦肩而过,要等上一千年才有两情悠远。
运用点评
能够论证此中心思想的材料比较丰富。上面的文章选段运用自然界和人类等待外物的材料,处处扣住中心思想“学会等待”,反复强调自然万物和人类在等待中收获美丽,也从中收获诗意般的思想,突出“学会等待”这一中心思想的重要性。
七、排比陈列法
技法概述
所谓整句,就是指两个以上句式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组合。排比句固然从属于整句。当试图运用若干相似的材料来论证一个观点时,可用材料整句,这样既表现文章的整齐美,使语句更具文采,也使文章更具厚重感与震撼力,增强论证的气势,显得论据扎实,说理充分,使材料内容丰富。
例文示范
如果你是一位科学家,你可以像于敏那样,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哪怕是在战争时期的离乱中,也要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砺就锋锷,一经受命于国家,便寝不安席,效当年吴钩淬火。于敏就是感动中国的“科学范儿”。
如果你是一位爱心人士,你可以像古稀老人张纪清那样,二三十年间,一直用“炎黄”的名字为希望小学、敬老院邮寄善款,直到他晕倒在邮局,人们才知道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的好心人“炎黄”就是他。张纪清老人就是“中华仁爱之范儿”。
如果你是一位母亲,你可以像48岁的陶艳波那样,辞掉公职,每天从早到晚,一直陪着耳聋的儿子,到正常孩子上的普通学校做儿子的耳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年陪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陶艳波就是天下父母的“范儿”。
运用点评
连续三段句式相同的材料型句子构成排比段,揭示三类典范人物的光辉事迹,阐释中心词语“范儿”的内涵。精美的排比句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让疲劳繁重的阅卷突然变得有意思起来。此方法是考场作文使语句富有文采最简单而又最实用的方法。高考优秀作文总不会错过整句或排比句,只要写作时尽量注意与前句保持一致结构,这样,整句或排比句就会“接踵而至”。
提示:更多高考作文集锦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高考作文素材请进入高考作文(http://gaokao.2018.cn/zuowen/)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