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高考满分作文的诀窍:只是一个好故事
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有一个发言,题目是: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作文写的好得人都是会讲故事的人。小学如此,初中如此,高中也是如此;记叙文如此,议论文也是如此。
讲故事要讲别人的故事,也要讲自己的故事。
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是写不好作文的,会讲故事,首先要会编故事。
语文老师在跟学生讲作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故事意识。
这就需要有共生意识,在课堂上完成共生写作。
那什么是共生写作呢?简单说,就是大家一起写作文,大家一起讲故事。我们先看一个案例。
我任教的班级,不管是高一还是高三都有课前演讲。这次是高一的一次课前演讲,话题是“我的故事”。这一天,王诗亮同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买了一部新手机,去商场贴膜。商场门口,有很多人在贴膜,我看到了一个自己感觉比较老实、可靠的人,问了价,要十块钱。担心贴好后对方加价,我又问了一次,那个人平静地说,就是十元。我又担心会不会质量不好,别家都很贵的。但已经说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赴他贴了。
那个人贴膜的时候,我就在一边看。我发现这个人贴得特别认真,有一个小小地方不满意就撕掉重新贴,一个地方的膜有一点点皱,他就毫不犹豫地扔了,重新换一张新的。我观察他那双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个口子,根本不像一个年轻人的手。寒风嗖嗖,他的衣服很是单薄。
我心里很忐忑,担心他会不会加价。结束后,问他价钱,他说,十元。我有点不相信,又问:就十元?他说就是十元。掏钱的时候多带出了四毛钱,我毫不犹豫地说:这四毛钱也给你吧。他说不要,我就要十块钱。我想是不是少了,后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毛钱说,给你五毛。他竞然生气了,说:就是十元钱!我很尴尬,拿到手机的时候觉得我亏欠他。他这么认真,还浪费了材料。
我想起了口袋里还有一个旧手机,本来想淘汰掉的,不如一起让他贴膜。这个手机很小,屏幕只有这个新手机的四分之一大。于是我把这个手机拿出来,问他价钱,他说两元。就两元钱?我不相信。尽管旧手机的屏幕小,但用的材料应该是一样的。“就两块钱。”他很坚决地回答我。他拿出跟刚才一样大的膜,用膜的四分之一把手机屏幕贴好,其余的裁掉了。这次我再也不敢多给他钱了。
离开时,我想起商场门口一个老大妈,多少年来一直就卖点梳子一类的生活日用品。他们应该是一类人。可是看看身边有很多乞丐,有瘦弱的、健壮的,有残疾的、不残疾的。他们看到有人走过就伸手要钱,给他一毛钱都很感谢,给五分钱也要,给一块钱就非常感谢了。我觉得:首先,我们关心一个人要尊重他的尊严;其次,一个人要真正有尊严,要靠自己的劳动。
故事讲完了,我让其他同学点评。大家觉得这个故事不错,有波澜,有矛盾,有虚实。但有两个立意:一个是表达同情要维护一个人的尊严;一个是一个人要真正有尊严,要靠自己的劳动。
我说:大家看看这个故事,这样立意好不好?
有学生提出异议,认为故事主要讲“我”,要写尊严,不妥当。很多学生说如果以我为主体写,与其写尊严,不如写尊重。多给钱,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更要在精神上尊重他,不要用四毛钱表示尊重,加一毛钱就更不尊重。
那么,如果这个材料写尊重,哪些内容不用写呢?大家展开了讨论。第一,那个卖日用品的老大妈是不能写的,跟尊重无关;第二,那些乞丐也是不用写的。故事要控制在“我”和贴膜人之间。
我又问:如果写尊重,写我和贴膜人之间的故事,还要增加哪些内容呢?
有学生说要增加“我”的心理活动,还要增加有关对方的描写。写什么呢?学生觉得应该主要增加哪些内容呢?有学生说要增加“我”的心理活动,还要增加有关对方的描写。写什么呢?学生觉得应该主要增加有关对方神情的描写:贴膜时专注的神情、“我”问他价钱时平静的神情、“我”多给钱的时候不愉快的神情、“我”坚决要多给钱的时候生气愤怒的神情。这样,就加强了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就创造了矛盾,突出了尊重与理解的主题。
然后,我们又换一个角度进行讨论。
如果要表现一个人应该如何获得尊严这个主题,故事的哪些内容要砍掉,几十年都在卖梳子,与尊严无关。其次,我的心理活动要砍掉,这个时候我必须变成一个次要角色,主要写贴膜的人。周围的乞丐要不要写呢?对此大家讨论了很长时间,最后觉得乞丐必须要写,写他们强壮、年轻、伸手要钱的麻木,可以反衬出贴膜人是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尊严。这个时候,还可以写他生活的清贫,衣服单薄,身体瘦弱,这些内容聚焦到一起,就能形成对比,突出贴膜人。
除了写这样两个主题,这个故事还有没有其他角度可以写的呢?
大家再展开讨论。卖梳子的老大妈也有可写之处。尽管作者讲故事的时候对老大妈讲得很少,就一句话:几十年如一日,卖日用品。写老大妈可以写什么主题呢?有学生说:写坚持。我问:这叫不叫坚持?什么叫坚持呢?遇到困难还做,叫坚持;跑不动了还要跑,叫坚持;学体操很辛苦,不放弃,叫坚持。
一个人很多年卖梳子,能叫坚持吗?能不能找到最恰当的词?大家换了一个词,叫“坚守”。如果写这个角度,材料要做很大的取舍。那么,哪些内容不能写了?可以写什么内容呢?大家发现我贴膜的过程都不能写了。但是这个材料写坚守太单薄了。如果写坚守,要增加什么内容?这些年间她身边有没有其他的干扰和诱惑呢?肯定有。大家想一想会有哪些干扰。
大家想出了各种可能,有的学生想的方案是:二十年前卖梳子,收获应该不低的。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就四十多元,她一天赚个三四元是有可能的。但现实卖梳子赚头就不大了,可是她还在卖。有的学生想的方案是:开始一起摆摊做买卖的有很多人,有卖梳子的,有卖小玩意的;现在就剩下她了,其他人去做更容易赚钱的事情了。有的学生想的方案是:开始家里穷,孩子读书,现在孩子工作了,家里经济好了,儿子坚决不让她再卖小百货了,她还要卖,她说不是为了钱。有的学生想的方案是:多年前,大家卖的都是正宗的手工桃木梳子,现在很多人卖的梳子不再是桃木的,也不是手工的,因为赚钱不多,货也难找,只有她还始终和以前一样。最后,我要求学生用这个材料自己选择角度写一篇文章。
这位学生课前演讲的一个故事,我们从写作角度整整讨论了一节课。这节课就是典型的共生写作的课。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对共生写作教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共生写作就是大家一起写作文,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写作文。
#p#副标题#e#
1. 在写作中学写作
有一句话非常有影响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什么是“渔”呢?大家都说:“渔”就是方法。于是我们语文教学常常就在讲方法,阅读如此,作文更是如此。可是讲方法有用吗?我说用处不大。大家想想:古今中外的渔民,有哪个渔民会说:儿子,明天就要捕鱼了,今天晚上我跟你讲讲撒网的八种方法。那他的儿子是怎么学会捕鱼的呢?很简单,就是跟着爸爸上船捕鱼。今天捕鱼,明天捕鱼,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捕鱼。我査过很多的工具书,没有发现将“渔”解释为“方法”的,都是一个解释:渔,捕鱼。在捕鱼中学会捕鱼,这是唯一的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非常有启发。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学会写作呢?因为作文课上没有写作,总是听老师讲怎么写,总是读别人的文章。在作文课上,学生不写,老师不写,老师也不带着学生写。老师只是说,你应该怎么写,不应该怎么写;老师就是说,谁写得好,谁写得不好;老师就是说,哪篇作文好,哪篇作文不好。而共生写作就是把写作课堂变成写的过程,老师写,学生写,大家一起写。就是在写作中学会写作。我们在谈作文教学的内容时说:作文课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写作的过程,丰富写作的感受,感悟写作的规律,获得写作的积累,形成写作的经验,总结写作的方法。共生写作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去感受,去积累,去感悟,去学方法。这就是我们母语文化的特点。
2. 用写作教写作
写作怎么教呢?用什么来教写作呢?有的教师用写作知识教写作。或者是教陈述性的写作知识,什么是记叙文、什么是议论文、什么是散文,什么是记叙、什么是描写、什么是议论、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或者教一些程序性知识,审题应该是哪些步骤、选材有哪些要求、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怎样学会分析。有的教师用写作方法教写作,有的用考试说明教写作,有的用作文评分标准教写作,有的用范文教写作。这些方法固然有自己的弊端。
而共生写作是用写作教写作。
首先,是教师用自己的写作教学生写作。用自己的写作感受激活学生的写作感受,用自己的写作体验激活学生的写作体验。即使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也是具有个性色彩的、鲜活的、来自自己写作实践的方法,而不是照搬书本的、抄袭别人的、现成的、死的方法。
其次,是用学生的写作教学生写作。有些教师是有这样的意识的,但更多的做法是读一些写得比较成功的习作,然后再评点几句。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因为这样还不能形成共生效应。怎样才能让写得好的学生引领和影响其他学生呢?科学的方法是要让其他同学充分分享他们的写作感受和写作经验,要通过他们来引领和影响其他学生的写作。也可以用名家的写作来教学生写作。可以用名家的写作体验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借助名家的作品来设计和组织具体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和名家一起写,让名家带着学生一起写。
3. 带着种子进课堂
什么是写作的种子?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能够激活学生写作体验、能够把学生带进并且能够推进学生写作过程的教学原点;它可以是一个故事,可以是一个情景,可以是一个素材,可以是一个案例,可以是一种心情,可以是一个矛盾,可以是一句名言。写作的种子极其丰富,随处都有;只有我们善于发现,几乎什么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种子。
在开头的案例中,那位学生讲的故事就是种子。这节课本来不是写作课,这位学生只是进行例行的课前演讲。但我发现他的故事是个很好的写作种子,于是就有了这节作文课。
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是带着一个题目进课堂。当然,题目不是不能成为一个种子,关键是要能够让这个题目活起来。把题目带进课堂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出写作的要求,而是要激活学生的写作过程。能够激活,就是写作的种子。比如你要指导学生写作,如果你自己对题目毫无感触,这个题目就是死的题目,就不是写作的种子;如果你脑子里有了很鲜活的思路,你就有可能激活学生更多的思路。所以说,即使是题目,你也要带着活的思路进课堂;即使是题目,你也要带着活的素材到课堂。倘若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共生写作了。
带着种子进课堂。这个种子既是树种,又是火种。是树种,因为它是生长的,是课堂的成长,更是学生写作素养的成长;是火种,因为它能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思维。
4. 大家一起讲故事
我们传统的写作和写作教学,是个人化的,是相对封闭的。而共生教学,开放了个体的写作空间,把个人化的写作行为集体化。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教学现场的作用,利用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参与写作活动,丰富写作体验,优化学习过程中的同伴关系,将不想写的学生带进写作的境界,让不会写的学生也能融进写的过程。
5. 让写作课堂成为一锅“八宝粥”
共生写作教学反对以写作知识、写作理论、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及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为主的作文教学,但共生写作教学并非不要写作知识,不要写作理论,不要写作方法,不要写作技巧,不要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习作的阅读,只是将这一切融合在写作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像结论教学那样把知识、结论、技巧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而是把这些东西的学习完全外在于写作的过程。
提示:更多高考作文集锦 2017高考作文题目预测、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高考作文素材请进入高考作文(http://gaokao.2018.cn/zuowen/)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