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英语取消了吗?利弊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英语高考前置,在高中一年级就可参加全国社会化的统考,外语一年两考,三年六考,取最高分记入高三的高考成绩。语数两科设定在6月7、8中的一天统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高考分数比例如下: 语文180分,数学150分,英语多考,综合320。
政策解读
1、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2、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3、明面上,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4、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准确定位英语
1.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2.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英语课程规划
◆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英语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英语将一年两考,三年六考,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4.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明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2017年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按最高分记入高考成绩,英语满分100分。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在高一就可提前参与通考,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荐微信关注:"时事阅览"高三高考可能只有一天,“只考语文、数学两门”。
此外,学生可在高一、高二、高三,根据自身兴趣选择地理、化学等科目考试,招生院校也将根据自身要求对学科成绩继续要求。艺术课、体育课和思想道德课内容,也将成为考核因素。
高考取消英语利弊几何?
每年两会,有关高考的话题总会牵动万千网友的心。近日,两位代表委员对“高考该不该取消英语考试”的分歧在舆论场引发争议。有媒体引用一份网络投票表示,赞成取消英语考试的网友比例高达82%,已成一边倒之势。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的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宇。他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孩子们花在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有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都花在了英语学习上。”他还建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不认同:“我觉得取消英语考试这个建议有点仓促,甚至比较鲁莽。”他认为,学习英语已经不再纯粹由国家决定了,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需求。
虽然俞敏洪并不赞成取消英语考试,但他提出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比重,或者降低英语在高考中的难度。“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未来出国深造,自然会给孩子增加英语学习的量,但英语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学习起来依然有一定的困难。”
会场外,李光宇和俞敏洪的观点引发众多网友围观讨论。截至3月7日16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各平台有关信息11513条(不含新闻跟帖),舆情热度波动频繁,许多微博大V也介入该话题。
中青舆情分析师发现,此话题下的网民讨论量已超过10万,观点对冲激烈。在微博平台,多个大V发起的网络调查均显示,反对高考取消英语的网友占多数。而网易新闻发起的新闻投票却显示,63.5%的网友支持取消英语考试,应改为选修。
高考取消英语到底利大还是弊大?《新京报》发表的《高考取消英语,损失最大的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和中国青年网发表的《高考取消英语是短视的“有限理性”》评论文章影响力相对较高。两篇文章都认为,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学习已是刚需,不可能弱化。如果取消英语考试,自费学英语的成本或将更高。
新京报发表评论的文章指出,若取消了英语,可以预见,学校里教得越少,学生、家长寻求校外“进补”的需求就越多,愿意支付的代价也越大。对于中国社会、未来,都不是好事,越有钱就越有条件校外“进补”,贫困家庭孩子可能学不起。
有分析指出,在放弃英语不可行,而“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成顽疾的情况下,不如多想想如何优化英语教育,让评价体系更合理。
钱江晚报评论员认为,只有把国内英语教育的学习机制、考试方式及其作为语言本身的社会实际功能加以区分,才能更加清楚地看到,学习英语的时间长、压力大以及英语考试机制的不合理,并不是弱化英语学习甚或高考取消英语考试的理由。主动放弃英语学习,等于关上与世界交流的一扇窗户,至于该怎么学习、怎么考试,以及合理分配英语成绩在招生考试中的权重,这都可以另说。
武汉工程大学教师张永红表示,支持取消高考英语的初衷,很多是因为英语学习占用了大量时间、应该给学生减负。其实就目前而言,学校取消了英语,学生们仍然会在其他科目上拼命,学业负担并未受到实质影响。弱化英语学习和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之间并没有必要联系,适度在大学阶段降低英语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习进行分类教学,鼓励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许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向。